查看原文
其他

越来越多人从朋友圈消失,我发现了这3点真相

临公子 黛西巫巫 2022-08-05

作者丨临公子    来源丨临公子的后花园

大家好,我是黛西。

之前很喜欢刷朋友圈,特爱看朋友们分享的鲜活日常:最近的生活是喜是悲,情绪或晴或悲。

那时我体会到了朋友圈的含义:

英文名称“Moments”,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。
可现在的朋友圈渐渐变味了,大家开始营业装饰朋友圈,伪装自己。

朋友圈很难再有真实的情绪,更多是一些链接、风景、三天可见的灰线……

我开始关闭了朋友圈的窗口,回归现实生活。

相信大家也发现,越来越多的人从朋友圈消失。

为什么?

「因为所谓的朋友圈,不是真正的朋友圈,所谓的微信好友,也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。」

看完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,你就会明白:很多人,已经不想在朋友圈里假装生活了。

01.

有些朋友圈,令人尴尬

之前因为工作原因,加了一位女孩子,算是点头之交。没几天就感受到她发圈的功力。
她的朋友圈内容,几乎全部围绕“生活精致”“秀恩爱”“生活富裕”3大主题。

比如,晒出两个角度的SK-II全套护肤品,加两张自拍,配文是:

前几天跟男朋友随口说了一下皮肤好干,没想到刚刚吃饭时突然就变出这套,好感动,好爱我男朋友哦~

后面是一大段她对该护肤品的使用心得。
往下刷还是她,化着精致妆容的,嘟着嘴的九宫格自拍照,配文是:
现在是等男朋友来接的小可爱。
再往下还是她,配的是一张扮生气的皱眉自拍照,加数额不小的微信转账截图对话:
妈妈知道等下我要跟男朋友吃饭,说女生要独立,不能总花我男朋友的。

他们都好爱我哦,怎么办呀~
以上的内容实在让人感到尴尬。
的确,朋友圈是不少人打造完美人设的地方。
许多人希望成为更多人羡慕的对象,希望展示出的一切生活都是精致的。

发自己精致生活的朋友圈,并没什么问题,可过度频繁,恐怕会让自己与现实脱节,在精雕细琢的朋友圈里渐行渐远。

有些人说,可我发的100%都真实啊,我就是优秀、就是美满幸福,人家不爽那是嫉妒我!
有句话叫“我希望你过得好,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”。
无数“恭喜恭喜”背后,藏着翻上天的白眼。
泛泛之交就更不用说了。
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人,本就屈指可数。过于锋芒毕露铺开的完美生活,对绝大多数人是一种伤害。

02.

有些朋友圈,令人无奈

我经常会收到类似微信:
朋友圈第一条,请帮我点赞,谢谢。
有时我没回复,对方还会再私信来一条:
看到信息了没?点赞了吗?收到请回复。
这口气,我差点以为是老板发来的。而这类集赞,往往是三天两头就来一把的常规性操作。
还有一类朋友圈,变成了情绪的发泄口。
骂老板,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,老板让他加个班就上纲上线到“职场尊严”的话题;
●骂房价,认为房子加速了贫富差异,让穷人变得更穷,让国家更加堕落;
●骂股市,认为所有的波动都是阴谋论,是割韭菜的大骗局。
现在的人压力大、节奏快,大家需要有若干情绪出口,这些都能理解。
可如果习惯性抛出消极言论,只会让自己成为负能量制造机,让他人对你避而远之。

而且,人是很难做到感同身受的,就像鲁迅在书中的描述:

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,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;对面是弄孩子。楼上有两人狂笑;还有打牌声。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。 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我只觉得他们吵闹。
03.

发朋友圈的人,“包袱”太重

有次午休的时候刷朋友圈,一个朋友发了一条很丧的动态,我打完字刚想发送,结果显示该内容已删除。
其实也懂,发朋友圈的动作是情绪宣泄,发完之后删除,是不想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。
村上春树说:
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。不准情绪化,不准偷偷想念,不准回头看。

成年人的必修课之一,就是“掩盖情绪”。

不是说不能丧,不能不开心,而是要明白,很多事情太过情绪化也无济于事。
如果说,删朋友圈是成年人的情绪包袱。
那么“拍照5分钟、发圈2小时”是另外一种包袱——太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。

我有一个朋友,有次和她组队去旅游,刚到目的地时,就拍了好多张照片。

我亲眼看到她从几百张照片里精选出几十张收藏,再层层把关筛选出9张,之后再通过各大修图软件把照片P好。

等到一个她认为的能获得许多赞的时段,在精心排序,按下发布指令。
之后她时不时掏出手机查看留言和点赞数。
过了一会她对点赞数不太满意,又删除,再重新编辑发九宫格……
如此几番大半天过去了,旅游体验感几乎为0。
根据国外研究表明:一个人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多,这个人就会越不快乐。
社交媒体是“拟态环境”,展示的是加工的生活。
而随着你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,你就越来越在意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。
周而复始,发朋友圈,变成某种让你焦虑不安的负担。

04.

写在最后

其实,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个人自由,并不需要上纲上线,关键自个开心就好。

如果想通过它社交,不妨发些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,吸引优质好友;

如果你想记录生活,不妨真实些,打造出一个自我展示的窗口,吸引三观相符的人。

如果喜欢享受现实生活,那便放下手机,远离朋友圈的假精致,做自己就好。

只希望大家,都能活得像这句话一样美好

“不发朋友圈的日子,是在好好生活;发朋友圈的日子,是在认真生活。”
不羡慕每一个活在朋友圈里的人,让朋友圈成为认真生活的一部分,也让别人多一个认识你的窗口,就好啦~
记住,活在当下,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在生活里,而不是在朋友圈里。
点个「在看」,我们一起找到生活的重心,活出真实的自己吧~
推荐阅读
40个1分钟就能完成的生活好习惯

我在京东买了这本神书,看了3遍

为了不错过每天的见面,请记得把我设为「星标」啊~

操作步骤如图:

END
作者:临公子,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、多家财经/职场平台签约作者,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。转载自临公子的后花园(ID:hi-lingongzi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